廖文瑜(北京大學)忘不了的,唯有臨一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2-08-19   瀏覽量:8209

   三年前,懷著忐忑的心情孤身來到臨川,或許是一股闖勁,或許是年少輕狂,我離開家鄉(xiāng)踏上征程。只為心中神圣的圣地——臨川一中。
 
  初入校園,便是為學長學姐們高昂的學習熱情所感染,讓我相信,在臨一的三年必會圓滿充實。第一次踏進臨一的教室,望著一張張陌生的臉龐,難免會有緊張,但同學的問候與微笑頓時融化了我心中的隔閡,感受著良好的學習氛圍,我們每個人都在拼搏努力。
 
  漸漸的,我開始融入臨川一中這個大集體中,也愈發(fā)為它的活力與底蘊所打動。南門的王安石雕像每每令人駐足觀望,仿佛千年前的大才子正欣慰地看著臨一學子進入校園,它不只是一座雄偉的雕像,更是我們心中不倒的信念,只一眼,便能讓人意氣風發(fā)。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。”正如王安石的詩所言,臨川一中不畏懼任何挑戰(zhàn),始終站在江西教育的最高峰;臨一學子也從不畏懼艱難,在求學的路上高歌猛進。走在校園的路上,總能發(fā)現(xiàn)求學之人在捧詩誦讀,迎面皆是書卷氣,入耳全為讀書聲。在臨一,學子們不僅能享受最好的教學資源,更可以受到良好氛圍的熏陶,每個人都在其中受益頗多。
 
  忘不了臨一的一草一木,更忘不了老師們的敦敦教導。學習中難免有障礙,有困惑,但只要老師在身邊,總會為我們悉心解惑,將我們重新拉回學習的正道。生活遇到困難,內(nèi)心感到迷茫,老師會及時伸出援手,以一席推心置腹的談話讓我們重新找回自我。三年來,我們與老師始終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(guān)系,課堂上我們交流知識,課堂下我們促膝談心。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。老師教給我們的,絕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,更多的是人生的道理。
 
  學貴得師,亦貴得友。最難割舍的便是同窗情,忘不了球場上揮灑的無數(shù)汗水,忘不了教室里刷過的海量試題。當初的一幕幕,仍然在眼前揮之不去。同學亦如戰(zhàn)友,有過競爭,有過合作,但最終都是為了共同進步。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學習雖苦,樂在其中。有著同學的陪伴,再大的難關(guān)也能攻破,他們給予的不僅是學習上的幫助,更多的是背后的支持。有這樣的同學,三年亦無悔。
 
  高考結(jié)束,象征的不僅是高中生活的結(jié)束,還有大學生活的開始。臨一就如我的第二個家,給了我知識,給了我機遇。報答春光知有處,應(yīng)須美酒送生涯。此次離去,絕不是永別,待回歸之日,看臨一再創(chuàng)輝煌!
 
  
 
作者簡介
本文作者系我校2017屆高三12班畢業(yè)生,錄取北京大學醫(yī)學部臨床醫(yī)學(五年制)。
人生格言:不要留戀身后的野花野草,最甜的果實永遠在前方。